M6米乐新闻中心
2021年新闻大事件m6米乐盘点
m6米乐m6米乐m6米乐新元肇启,华章日新。转眼间,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022年。回首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持续奋斗的一年,中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天津大学隆重庆祝建党百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发布“十四五”规划,构筑“三全五育”育人大厦,持续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2022年是天津大学实施“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一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本报如约推出“2021年天津大学新闻大事件盘点”,与大家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悦与荣耀。2022年,我们将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天津大学党委举办系列活动,热烈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贯穿始终,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庆祝活动工作方案;3月23日,在求实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学生活动启动仪式。3-6月,全校各单位陆续开展学习研讨、知识问答、红歌会等丰富多彩活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号召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懈奋斗;学校6月17日举行张太雷同志诞辰123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七一前夕举办多场音乐会、合唱展演等活动,唱响原创歌曲为建党百年献礼;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等。6月28日,天津大学“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举行,校党委表彰了50名员、50名党务工作者和20个基层党组织。
我校王静康院士荣获“全国优秀员”及“天津市优秀员”称号;马超教授荣获“天津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4名同志获评“市教育系统优秀员”,6名同志获评“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9个党组织获评“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7月1日,全校师生集中收听收看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共同见证伟大历史时刻;校党委发布《关于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邀请理论宣讲团面向师生开展理论辅导m6米乐,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七一”重要讲线余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天津大学党委在全校范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校党委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打造“方案先行、落地执行、巡回指导、总结推广”的学习教育闭环;完善“个人自学为主、定期集中学习、重点专题研讨、辅导报告解读”四位一体的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体系;加强理论武装,深化研究阐释,进行“五讲五听”理论宣讲,成立全国首个中国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和讲师团,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讲格局;分层分类推进,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红色教育基地实践营会师活动等强化教职工思想引领;开展“六个一百”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举办“我是红色基因传承人”主题活动等,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深挖红色校史,将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举办“穿越百年看初心”等各类展览,发挥红色文化艺术感染力讴歌党和人民;组织全校774个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交流党史学习教育体会、检视问题不足;注重学做结合,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校级项目9项、院级项目212项;1个案例获评天津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优秀案例。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5月8日-7月5日,中央第十巡视组对天津大学党委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巡视。9月3日,中央第十巡视组向学校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巡视整改工作,召开巡视整改专题会议24次,制定整改措施190项;全校“一盘棋”、上下“一股绳”,逐条逐项推动整改任务落地落实,确保巡视反馈问题条条有整改、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全力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通过巡视和集中整改,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接受了深入的“政治体检”,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校园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全校师生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奋力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严守防疫底线。校内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学校发挥信息化手段优势,建立了高效、安全、精准到人的进出校园管理机制;建立了“一人一档”的师生疫情防控电子档案,做到人员状况与入校审批实时联动,把好入校关;与属地卫健部门对接,顺利完成大规模人员核酸检测筛查;多次组织开展新冠疫苗校内集中接种,疫苗接种率名列天津市前茅;成立校园突击队,开通防控热线,一线受理校园防疫相关事件,2021年校园突击队顺利处置相关事项385起。
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创新推动教育、产业、医疗等系列帮扶,加强组织领导,召开定点帮扶会议10次,赴宕昌调研、对接工作的教职工达185人次、学生达269人次,36个院级党组织结对帮扶宕昌25个乡镇;开展教育帮扶,推进基础教育系统“手拉手”共建,完善“梦想教室”和“云课堂”,开设科技、音乐、心理健康等系列课程;实施健康帮扶,为宕昌购置医疗设备,开展医护能力培训,动员校友捐赠防护物资等;开展消费帮扶,推进大宗采购,动员师生校友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推进党建结对帮扶;开展干部人才培训、设立服务“乡村振兴”项目,深化人才科技帮扶;开展创新试验,着力将大寨村打造为示范村;深化帮扶育人,开展青马青苗哺育等5项工程,组织20支实践队200余名师生前往,引导学生依靠所学专业技能扎根大地服务乡村。《“小挂面”造血大寨村 “小产业”蹚出致富路》项目获评教育部第六届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教育部官网《一线采风》栏目刊发天大帮扶简报。
11月23-24日,校领导杨贤金、王树新一行赴宕昌考察调研,与县委领导座谈交流,举行帮扶资金移交仪式。我校投入2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宕昌县发展产业,投入100万元资金资助600名教师和400名学生。
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推进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强化理论武装,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党管意识形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师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向上,意识形态阵地更加牢固;作为天津市第一批“领航工程”建设单位通过验收,建设完成天津市党建工作示范校、2个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和1个专职组织员导航站。校党委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开展“创先做贡献,建功十四五”工作实施方案等,召开院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和机关部门述职述廉测评会;举办处级领导干部读书培训班、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论坛、“三强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研讨班等,着力做好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校党委建立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化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完善学校监督体系,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着力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和领导班子监督;加强党规党纪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全面从严治党主题教育展,举办2021年新提任处级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开展巡察“回头看”检查,督促全面落实整改任务,强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完成第九轮对3个院级党组织的巡察工作,全覆盖率达97.2%。
经过一年多的战略体系设计、调查研究、征集意见和专题研讨,学校全面评估了“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分析查找问题、谋划未来发展,经校内外专家和师生校友反复研讨和论证,11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
1月,学校征集校友和青年人才的意见和建议;3月,面向在职和退休校领导、国内院士及权威专家函询征集建议,在学校第九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汇报规划内容,面向教职工代表征集建议,天大十届九次全会审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9-10月,依据中央巡视整改反馈意见和规划审核意见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10月26日,天大十届十一次全会审定通过了《天津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11月2日上报教育部备案,11月6日,规划全文在校内正式发布。
8月30日,我校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小新宣布杨贤金同志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杨贤金表示,将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希望,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到担当作为干事业;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做到埋头苦干抓落实;时刻对照党章要求,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到清正廉洁做表率。他说,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天津市委要求,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跑出加速度,跑出新成绩,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学校系统实施“三全五育”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形成系列天大特色做法,2021年如期完成了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预期目标任务。
学校注重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从育人体系和工作机制两个维度构筑起具有天大特色的“育人大厦”;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发挥首创精神,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形成了“教育部试点高校——天津市试点学院——校内试点学院+精品项目培育”多层次的改革创新工作体系;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构建起“1+N”制度体系和与“十大育人载体”相呼应的“三全五育”评价指标体系。
10月29日,学校召开“三全五育”工作会议,校内试点精品项目第一批38项已结项验收,第二批精品项目进入立项评审阶段;多项改革探索获教育部和天津市思政精品项目立项,10项育人成果获评天津市“三全育人”优秀案例。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11月揭晓,天大化工学院教授元英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学院教授王树新、自动化学院教授王成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外,机械学院兼职教授赵华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天大2008届建工学院管理学博士生、现任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宗亮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校新当选的院士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元英进长期致力于合成生物学研究,王树新长期从事柔性机构系统及其在海洋、医疗等工程应用研究,王成山长期从事电力系统配电网技术研究,赵华最早将可控自燃燃烧技术带入中国,推动了内燃机技术进步;张宗亮是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为水利水电工程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持续完善“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发展布局,14个学科上榜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创历史新高;4个学科群入选首批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11个学科入选“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自主审核增设药学、地球系统科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增设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增设新闻传播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增设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智算学部获批教育部首批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地球科学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天津市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揭牌;首个微专业项目“工程项目投融资”启动招生;作为国家医工融合相关领域首席依托单位牵头研发的脑机专用芯片、操作系统与新一代技术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天津大学津南医院揭牌。
我校国家级社科项目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包括人文社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2项、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项目2项。冯骥才专著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名单;牵头制定的国际准则《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获国际科学院组织核可。
学校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1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累计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整体质量提升明显;培育推荐51门一流课程至教育部,58门课程获批天津市一流课程,示范带动核心课程建设;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5项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奖,4个基地入选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项目入选年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立项建设学校本科教改项目249项、培育学校“十四五”规划教材84项。
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门课程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部教材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3名教师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4名教师获评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依托北洋海棠基金、九安医疗等开设《创业实战训练》通识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天大学子在各项比赛中争创佳绩,获得国际级奖项135项。
天大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进程,开发上线“四新”建设工作网站,推动“四新”建设融合发展;聚焦科技前沿进行前瞻布局,5月入选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学校新建19个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包括3个校级平台、10个院级平台、6个专业平台,形成完备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体系;深入实施项目式教学,批准10个项目式教学改革建设点,组织开展首届新工科项目式课程设计大赛,评选出获奖课程和优秀新工科基层教学组织;启动实施“新工科理论研究团队与人才培养平台合作共育计划(TPCP)”,编纂完成了《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新范式——新工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天大经验”》;组织开展全国845个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期检查,加强项目质量管理。
描绘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路线日,全面展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绩的天大第四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2月发布,凝练并提出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路线图,改革举措受到全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广泛关注。
学校推出工程博士项目制培养2.0计划,工程博士招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构建高水平研究生课程体系,规划、遴选和建设各学科代表性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立研究生创新创业微学历项目,完善知识架构,打造天大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试验田”;启动第二届“天津大学研究生导师求是论坛”,构建导师研修与培训体系;设立和启动研究生教育专项基金,优化研究生奖励资助工作,加大对人文社科、基础研究、新兴交叉学科与关键核心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支持力度。
学校坚持创新引领,努力贡献一流科研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科技总经费再创新高,超过40亿元;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包括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各发表1篇文章;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8项;牵头物质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建设;与南开区、津南区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着力打造天大“斯坦福+硅谷”创新创业生态。
坚决破除”五唯”顽疾学校认真贯彻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发布贯彻落实工作清单,全校各单位将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梳理校院两级相关文件800余个,以改革师生评价为重点大力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学校在全国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研讨班等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围绕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科研评价导向、规范人才称号使用等全面改革教师评价;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学优争优创优的良好氛围;适应新形势的职称制度改革逐步落地,相关工作得到媒体关注,教育部简报专题介绍我校职称改革工作经验;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在全校各单位扎实推进,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开始启用;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树立科学成才观、完善德育评价、改进体美劳评价、深化招生考试改革等全面改革学生评价,探索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我校持续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新签署校、院两级协议60份,举办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建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签约仪式等高层次国际对话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依托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合作;与马来西亚彭亨大学签署首个来华联合培养项目,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立项资助;前往世界QS排名前50院校留学录取国家公派研究生较上一年度增长16.16个百分点。
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4个全日制硕士专业现有在读研究生207人,82%本科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15%来自世界排名前100的境外高校;学院永久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批,总面积约19.0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7.34亿元;以“近零碳”校园和Living Building建设为目标,在物理概念、文化概念和教育理念上,打造“现代化大都市中的桃花源”。天大福州联合学院教学楼、实验楼等4座主体建筑已封顶;录取了56名博士生,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获批国家层面项目14项。
学校持续深化校史研究,形成《天津大学校史三卷》征求意见稿、校园建筑志(系列)等阶段性成果,不断强化“兴学强国”中国现代大学的精神元始。学校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常态化,开展文明校园建设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在全国文明校园年度测评中获天津市最好成绩;以“绽放·新百年”为主题举办“海棠季”活动,共赴“海棠季”“十年之约”;举办“秋愿·2021第三届‘红叶季’”活动。
书香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在“书香天津·大学生悦读之星”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组织奖;向新生赠阅《天津文化地图》新书,以“热爱我求学的城市”为主题开展新生教育;通过打造水果节、中秋慰问、冬装发放等暖心工程,为天大学子送去温暖与关怀;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6项,全年组织周末音乐会53场,原创话剧《侯德榜》在天津大剧院公演;2套丛书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天大出版社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冯骥才教授荣获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3月,杰出校友林松华捐赠3.13亿元人民币支持母校教育,成就我校历史上最大额度公益捐赠,极大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各地校友助力本科招生工作,设立新生奖学金逾110余万元;开展系列活动助力学生创业就业,500余家校友企业回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招聘岗位超6000个;由1977、1978级校友捐建的纪念双亭校庆之际在青年湖畔落成,为母校再添“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