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新闻中心
海南博鳌东m6米乐屿岛主要建筑完成“零碳改造” 碳排放量下降超60%
m6米乐m6米乐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博鳌零碳示范区了解到,示范区主要建筑已完成绿色化改造,最高实现“零碳”运营。
博鳌零碳示范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零碳示范区,设在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召开年会的海南琼海东屿岛上,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域内有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东屿岛、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等主要建筑物。目前这些建筑物中,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已经实现了“零碳”运营,博鳌国际会议中心、博鳌亚洲论坛、东屿岛大酒店实现了碳排放量下降超60%。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约4300平方米,年会召开期间是媒体记者工作及年会新闻发布的主要场所,其余时间供来访游客上下游船、打卡拍照、购买纪念品等。因此新闻中心实现“零能耗”,可视作“零碳”运营。
“相关工程重点围绕降低既有能耗、供给绿色能源开展。”博鳌零碳示范区内建筑的绿色化改造主要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于洋说,为降低建筑运营能耗,一方面采用屋面隔热、遮阳百叶等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方面更换了高效直流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系列措施让新闻中心年耗电量从80万度,降低到60万度”。
所需的60万度电从哪里来?于洋说,仰仗头顶的阳光以及吹来的海风:屋顶光伏、立面光伏及广场光伏地砖,在白天源源不断收集太阳能,游船码头上6台花朵风机则持续不断被海风推动,“它们产生的电能与‘光储直柔’储能系统一道,构建了建筑自身发电用于自身的光伏一体化系统。”于洋说,根据一段时间以来的运营数据测算,这套系统“年发电量约为62万度,覆盖新闻中心自身能源需求且略有盈余”。
记者在新闻中心看到,不少游客在媒体工作大厅拍照、纳凉,一旁的新闻发布厅摆着各种旅游纪念品,供来往游客选购m6米乐。室内的电梯、电灯、空调、烤肠机、自动贩卖机等多种电器、电子设备均可正常使用。
自新闻中心始,东屿岛内的会议中心、酒店等建筑都开展了系列绿色化改造:优先采用自然通风、遮阳等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全面改造炊事设备和燃气锅炉,实现建筑的全电气化;以水蓄冷设施部分替代化学;全面采用环境友好型制冷剂……
在酒店的各个厨房,记者注意到墙上还挂着谨防煤气失火爆炸的安全制度,但炉灶上的大锅小锅都已经改为了电磁加热,墙壁的显示器闪烁着鲜明的红色标识,提醒掌勺大厨当前的火力状态。“煲汤、炒菜的全都改成了电气设备。这对中餐厨师来说,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博鳌东屿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行政总厨姜德强介绍,中餐大厨喜欢颠大勺,现在没有火焰也就无从颠勺了。好在后厨油烟变少、工作氛围更干净安全,且菜品的“锅气”仍在,色香味也能满足客人需求。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党委书记m6米乐、执行董事谭学彪介绍,后续接入的电如果全都是“绿电”,仅炊事设备和锅炉电气化改造一项,示范区一天就能减少7.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今天的博鳌会场相比改造之前,已经实现了碳排放量近70%的下降,但是室内的温度没有变,室内照明的比例也没有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李晓江深度参与博鳌零碳示范区工作,他在上周举行的2023年博鳌全球旅游生态大会上说,零碳示范区的“示范”二字,决定了域内建筑绿色改造既不是省吃俭用,也不应是不计成本。
因此,东屿岛的酒店和会议中心没有不惜造价改成中国绿色三星建筑,而是借助“多能互补”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模式,达到碳平衡。这个多能互补模式,是指除了分布在建筑屋顶、外立面、停车棚、广场地面的光伏,还有岛外的“农光互补”发电与有机果蔬供应基地。
李晓江认为,博鳌零碳示范区的建设绿色改造、可再生资源利用模式等,为热带地区建筑与区域能源的一体化降碳改造,探索了一套技术集成方案。
目前,博鳌零碳示范区园林景观生态低碳化、建筑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固废资源化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交通绿色化、运营智慧化8大类19个零碳改造项目中,已完成16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其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在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完成所有建设目标。
借助博鳌零碳示范区创建的示范效应,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等上周携手成立了琼海博鳌博合碳中和研究院,旨在搭建零碳合作交流平台,以开放式的合作机制为各方共享经验。